近兩年來IMD技術在消費類電子產品及汽車內飾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,有點炙手可熱的感覺。這里給大家做一些該技術的介紹。
IMD的概念及歷史
IMD是英文(In-mold Decoration)的簡稱,從英文的字面意思可以很好的理解這種技術的方法和目的。“In-mold”就是把什么東西放在模具里面;“Decoration”就是裝飾的意思,所以這種技術就是要把什么東西放在模具當中,目的就是為了把產品做的好看些。這種技術其實出現很早,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家已經在使用,只不過因為成本和材料技術方面的一些障礙,當然最關鍵還是市場需求沒那么高,所以并沒有非常廣泛的使用。
IMD在中國的發展及應用
近年來消費類電子產品及汽車市場的競爭都進入白熱化,為了使自己的產品能區別與競爭對手,能在第一時間抓住客戶,每個廠家在產品外型顏色上不惜工本。正是在這種市場情況下,此技術越來越受到眾人的矚目。在中國,此技術最早應用在家電方面,比如洗衣機微波爐空調等的面板。后來,手機的大廠比如Motorola最先開始應用這項技術在翻蓋手機的A蓋上,國內眾多廠家群起跟風,所以涌現了一些IMD的供應商。
兩種IMD技術
在開始深入探討這項技術之前,我們有必要澄清一些概念性質的東西。此處我們所講的IMD,國內更多的人把它稱作IML,也就是最終的產成品帶一層PC或PET薄膜最外面的。還有一種IMD技術,代表廠商為日本的Nissha和德國的Kurz,他們的IMD技術其實是所謂的熱轉印技術。也就是先把圖案印刷在PET薄膜載體上,然后在注塑時,把印刷在薄膜上的圖案轉移到注塑的成品表面,然后薄膜剝離,最終產品最外層是一層油墨。
兩種IMD技術的不同之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1.工藝不同
我們所講的IMD要經過薄膜印刷-成型-沖切-注塑(有時不需要成型)四個環節;熱轉印經過薄膜印刷-注塑兩個環節。
2.制成品耐磨擦性不同
IMD制成品的耐磨性大大高于熱轉印制成品。IMD制成品最外層為PC或PET薄膜,油墨夾在薄膜和塑料粒子當中,所以顏色很難磨損,圖案會得到最大的保護。然而熱轉印技術做出的成品最外層只是一層硬化層,硬化層雖然硬度可達2H,但實質的耐磨性并不好。前幾年Nokia低價手機的鏡片很多用此工藝制成,用不到半年,顏色都磨掉了。
3.工藝的能力不同
IMD可做產品的范圍要比熱轉印寬廣的多。IMD既可以做很大拉伸或者說3維的制件,又可以做平的或簡單弧面的產品。而熱轉印技術基本上只能做平的或簡單弧面的產品如手機鏡片。原因在哪里呢?熱轉印是在注塑的時候,把薄膜(未成形)合到模具當中,如果是很立體的制件,薄膜與塑料根本不可能貼合的很好。
4.成本結構不同
熱轉印的薄膜只有Nissha一家提供,而且產品之間無法替換,也就是說你幫不同客戶不同項目做,都要備特定的庫存;Nissha在國內尚無庫存,很難保證交期,所以成本很難降低。而對于IMD技術來說,廠商直接購買的是透明干凈膜,所以不會有死庫存。據兩種工藝都很專業的一家廠家來比較,熱轉印制件的成本要高于IMD技術的產品20%。
5.商務模式不同
在熱轉印的工藝中,Nissha提供薄膜模具,所以它享有定價權,注塑廠只是它的點鈔機而已。而在IMD當中,注塑廠自己享有定價權,這和熱轉印的工藝是完全不同的。
IMD技術系列論壇(2)-IMD材料選用:
總結以上兩種IMD技術的不同,我們可以看出Nissha IMD技術的優勢在于上手速度快,但交期長價格高,這里所講的IMD技術成本低,利潤高,但需要你長時間的摸索與學習。所以開始進入這個領域之前,大家想好了要選哪個。我們以下所分析的IMD技術不是指Nissha的熱轉印技術,而是指最終產品表面有一層PC/PET膜的技術。